找到相关内容390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显扬圣教论》的三性思想的探讨

    也不得存在”;第三论证是现象界的彰显论证-“由现象界的杂染存在,推出作为‘心、心所’的‘依他起性’之存在”。(注十七)  (2.2)“三性的特质”  首先,就“遍计所执性”的特质之描述而言,《...论证-“由现象界的杂染存在,推出作为‘心、心所’的‘依他起性’之存在”。又两译家对法相与法性之关系以及三无性定位亦有不同意见:新译以法相与法性是历然相隔的,至于旧译则以法相与法性是可融通、打破相隔。...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1963004.html
  • 八识规矩颂释(別本)

    之缘,名所缘缘。增上缘者,有胜用法,能于余法或顺或违,助彼令生,名增上缘。此如人工、土壤、日光、肥料之于禾稼,根等于识,诸非亲因,皆名增上。然四缘内除余,即除无间所缘缘外,凡能令识生者,皆增上缘...一种,五识不生。眼耳识,境与根离而后能,故必有空。色待明显,故眼识复加于明。此中种子是为因缘,境界为所缘缘,余作意等为增上缘。然此独无等无间缘,以自识前聚为开导依,令自聚无间识起,故略不说。理实四...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863819.html
  •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读后感(下)

    深究(详见页480~485),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他如:姎乘“观空”与菩萨不同,是“在智用上有异耳”(详见页570~571),这是什么意思?犹待说明;妲法师“阙疑”所答的“独觉阿罗汉”能否断除“...菩萨道的行者而言,从“资粮”到“无学”[54],却都在修见人、法“无我”,不仅是断除或粗、或细的“补特伽罗”我执、我见。[55]   修道证见“人”无我、“法”无我,是以求得解脱为目的,而据此解脱...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163822.html
  • 二十唯识论疏(2)

    论亦分。初举梦喻现觉无  外境,次以理显现量觉无现量。此初也。云梦等者,等眩  翳不于此等时,虽无所缘真实外境,而亦自觉我今现见色声  等,觉时亦尔起现觉,然彼现所见者实非外境。量云﹕「现  ...何﹖虚妄分别,串习惛热,习非  成是,执无为有,如昏如醉,诸有所见,皆非实故。未得真  觉不能自知彼境非实,若时得彼出世对治,无分别智,即名  真觉。云出世者,成唯识论云﹕「随眠,为世间本。智  ...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1864324.html
  • 佛教哲学简论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两重因果是声闻乘的说法,即以无明、行为过去因,识、名色、六人、触、受为现在果,爱、、有为现在因,生、老死为未来果。大乘则持世一重因果说,以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束缚而更真切地体认其实在,故亦称为“离言自性”。   认识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没有自性的,就会消除对人法我的执著,远离能所,这样就从杂染趋于清净,从...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664608.html
  •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无尽相故,如来色身相好显现。心识谓能,诸境谓所。离故,即见道位。人于初地,则得见佛色身无量相好无量庄严。《成唯识论》卷十云:受用身,此有种:一自受用。谓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量...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无故,善住真法界。”释曰:此偈显第三见道位,如彼现见法界故,解心外无所物,所物无故,亦无能心,由离所相故,应知无住法界自性。齐尔许时如在梦中,妄著诸境者,谓...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4165299.html
  • 王恩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1)

    如是而度。经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论俱云:菩萨摄受有情以为一体,视他如自,故灭度他,即自灭度,非自身外别见有众生也。此即慈悲摄受意乐,故云无外。论释名此为至极意乐,名论目...众生。意生者厂中因之身随意生故。摩纳婆者,此名寻香,亦目中因十寻香受生故。我能作业,我复受果,故名作者受者。虽具有八名。若依论,唯我众生寿者及数趣,我正属于能度之我,众生即赅所度一切有情分:...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4565411.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下)

    巨细无遗地兼顾与对象世界的缘起细节的认知作结合。因而凡位所知障与圣位所知障是依据两种性质不相同的对反项被分别界定:凡位所知障以“能、所”作为对反项,圣位所知障却是以“一切智”(sarvaj?ā)为对...University Press 1990),p.73区分“现象学态度”与“现象学的内容”。笔者借用科普夫(G.Kopf)与格里菲斯(P.Griffiths)氏的理解,兼态度与方法义。  [28...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565973.html
  • 王恩洋: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

    根境者,现量亲,离言事相。如眼识见色,耳识闻声等,现现别转,彼色声等名为实有。依色等相,后时意识,计色等名,谓此是色,乃至法等,是为名言。即此名言色等,名为假有。此分别,为如何等。谓实色等,眼识...假。遍计之有,有其执耳。依他之有,有幻事耳。圆成之有,有空理耳。即于依他执我法,名世俗有。即于依他达我法空,名胜义有。如是所言一切有义,是则名为唯识法相真实说有也。  空义 已释有义,次说空义。...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4667812.html
  • 书评:悦家丹《佛教现象学: 佛教瑜伽行派与《成唯识论》哲学研究》

    》卷一:“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有间断。   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大正藏》Vol.31, p.2a)。  [23] 见平川彰著,...与东亚佛教传统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9-11日)。   [27]《成唯识论》卷四:“见见及戒禁见、邪见,但分别生”(《大正藏》Vol.31, p.22b) ;  《成唯识论》卷六:“见、...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5168009.html